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精神文明>>正文
大山里希望扬帆的舵手
——记苏学高同志先进事迹
2016-06-30 15:27     (点击数)

 

 

他是一个山村小学的老师,从22岁成为一名代课教师起就在这里工作,到今年已经28年了。他说:自己是本地人,是大山哺育了自己。虽然是大山,人们印象中的愚昧和落后,但是自己就是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他想成为大山希望扬帆的舵手,在这里他坚定的站好自己的岗,他要把更多的孩子送出大山,学好知识文化建设家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万兴乡大水小学的 苏学高 老师28年来,无怨无悔坚守深山播种文化,从青春年少到年逾半百,他用满腔热情浇灌着这里的花儿。为了孩子考上好成绩,他曾经放弃了自己进修培训转正的机会;为了不让孩子辍学,他无数次走进孩子的家;为了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他每天陪着孩子们一起用餐……                

一、命运的抉择中他把学生的利益高高举起                

“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学生今年有一位考上了大学,我真的很高兴。大水村走出去不容易,山里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去啊。”在大水小学附近的一个小山坡, 老师望着山洼中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目光坚定有力。                

万兴乡大水村,怒江河谷地带的贫困山村。距离万兴集镇 14公里 ,怒江就在山下 15公里 处。1976年,村里开挖了一条土路,连拖拉机都进不来,直到2007年村里才修通了进村弹石路。到大水小学采访的那天,恰逢久旱后的一场大雨,从万兴集镇出发,车子在泥泞道路中一路颠簸1个多小时后,我们才看到山洼中的大水小学。大水小学是寄宿制学校,现在共有学生79名,最远的和施甸境内的酒房乡相邻,距离学校 15公里 老师从22岁就开始在这所学校教书,今年51岁了,他对这里太熟悉了。                

生在这里,是大山的雨露培养了自己。工作在这里,就要用自己的汗水来耕耘这块对自己有恩的黄土地。苏学高是这么想的,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大山的爱。                

1983年,学习成绩优异的苏学高考上了施甸一中,但是由于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他的大学梦破碎了。听说当时施甸的职业高级中学不教学费,他便选择了职中。到学校学习的是蚕桑和畜牧专业,毕业后就到了临沧一带找到了一份工作。1987年,时万兴乡教办电报通知他回家代课,一直想当老师的他毫不犹豫的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一干就是一辈子。说起这辈子,苏老师说,有一件事让他很遗憾,但是他从来没后悔过。                

1989年的9月份,施甸县举办了“民代班”考前培训,代课2年多的苏学高有了考试转正的机会,考上了就能到当时的保山师范“民代班”进行一年的学习,一年后就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这在当时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他第一时间考虑的是自己的学生——他带的第一届毕业班。当时他所教的毕业班参加的是全省半寄宿制学校的小升初统考,小学上初中靠的是考试成绩。一边是学生唯一走出大山到乡上初中上学的关键,一边是关系自己一辈子的学习机会,如果自己不去培训,走出去的孩子肯定会多一些,但是自己考上师范“民代班”的希望就很渺茫;如果自己去参加培训,自己考上的希望很大,但是走出去的学生可能会减少很多。艰难的抉择后,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让父母很难接受——他放弃了培训,还是走上了自己激情洋溢的讲台,每天24小时和学生吃住在一起。由于没有去培训和复习,苏学高在考试中没有取得好成绩,和转正的机会失之交臂。苏学高很难过,但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勤奋努力迎战小升初考试,自己觉得欣慰了很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一年的全省寄宿制学校统考中,苏学高所教的班级取得了全市数学第二名的好成绩,语文和数学取得了全乡第一名,全乡有50多名学生考上了初中,自己教的学生就占了23名,这在当时引起了全县教育界的轰动。当时时任教育局局长的师荣在全县的教育工作表彰大会上说:职中毕业的学生是永久牌!这句话让苏学高终身难忘。                

在命运的抉择中,他把学生的利益高高举起。为了学生的前途放弃了自己的机会,这让苏学高身边的很多人觉得苏学高不值得,但是苏学高到现在51岁了,还这样说:虽然有点遗憾但是无怨无悔,那时自己做得问心无愧的一件事,自己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一辈子奉献!话语铿锵有力。直到1996年,9年后的秋季,苏学高才考上了师范的“民代班”,时35岁的他已是一岁孩子的父亲。                

二、爱生如子细雨润物                

“你当老师是别人家孩子的老师,别人孩子教好了,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妻子李会双经常这样埋怨苏学高。苏学高的妻子在农村,大女儿卫校毕业在妇幼保健院当临时工,小儿子在昆明的一所中专学校读书。苏学高28年来带着荣誉一直在教育战线上拼搏奋斗,他所教的学生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有很多从大山里走出来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但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却没有考上高中,这让苏学高还是有遗憾,觉得愧对妻子儿女。但是这么多年来,苏学高对孩子们的爱愈发深情。                

苏学高常年在寄宿制学校教书,孩子从78岁就远离父母,吃住在学校。苏学高就是这样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和对知识的渴求,不知不觉中在大山中度过了28个春秋。虽然自己就是这里人,家就在学校不远处,但是“家”的概念却是:和学生在一起。                

今年9月份,学校的新食堂建起来了。看着学生们在宽敞、干净、明亮的餐厅用餐时, 老师百感交集,留下了幸福的热泪。                

“所有学生吃得高兴,自己才高兴。一旦有学生反映饭菜不好吃,自己就觉得很难过。”苏学高经常这样对学校的老师说。今年9月份,苏学高被中心学校任命为大水小学的校长,他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更重了,他每天都到食堂给学生打饭菜,打完饭菜又和学生一起吃。他说这是自己最幸福的事。                

常年和孩子们在一起,苏学高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面对不同的面庞, 老师对学生的情怀永远不变,他永远把这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去年9月的一个晚上,苏学高接到一年级班主任的电话,电话里的声音焦急万分,原来是一名学生从上床不小心跌到地板,伤得比较严重。苏学高第一时间赶到,连夜把学生送到 40公里 外的县城医院,包扎好后已经是凌晨2点多。学生家长看着 老师为学生忙前忙后,非常感动,要把油钱给苏学高,苏学高还生气了,他对学生家长说:“这是我们的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受伤,我们很难过,给什么油钱。”家长只好把钱收了回去。想起第二天还要上课,苏学高又在分雨交加的夜晚连夜赶回了学校。                

“这样的事经常会遇到,学生24小时吃住学习在学校,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现在交通环境好了,想想这么多年来,为了不让学生流失,我是在泥泞的山路上不知走了多少里程的路啊。”苏学高淡淡的说。采访中,苏学高给我们讲了很多自己和学生的故事,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是每一件都让我们的内心深深震撼:当教师不容易,乡村教师难当,山村教师就更难哪。                

那是一个夏季的黄昏,苏学高在上晚自习辅导学生功课时,发现一名女生不见了,他的心顿时高度警惕起来,糟了,学生跑回家了,应该是放学才跑回家的,学生家里这里大约有10多公里的路程,万一路上有什么事,那该怎么办?当时苏学高想都没想,就冲出教室,沿着这位学生回家的路一路追寻。下过雨的山路,被过往的牛马踩出了一个个坑,苏学高高一脚矮一脚走着,雨越下越大,苏学高虽然打着伞但也湿透了。当来到这个学生的家时,看到了这位女生在破烂的墙角哭泣。这个时候,苏学高不安的心才平静下来。很早苏学高就知道这名学生身世凄苦,母亲未婚先孕,到她5岁时就抛弃她嫁人了,从小自己就和大爹大妈一起生活。这次跑回家是因为有同学因为这件事讥笑她。苏学高连夜把学生带回学校,第二天,他召开了班会,引导学生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安排了班里的女生要和这位女生做朋友。从此,这位学生再也没逃过课。                

多少年了,学校从一至六年级的完小150多名学生到现在一至四年级,五六年级的到东安小学读书去了,现今79名学生,6位老师。苏学高虽然年级大了,但是他始终是年轻教师的榜样。今年他所带的三年级在全镇模拟考试中,又考了全乡第一名。                

“教书一辈子,我的座右铭就是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老师说。从每月51元的薪水到今天的3000多一点,从步行 30公里 到姚关教办领教材到今天开车都集镇开会,从学校只有一间土木结构的教学用房到今天宽敞明亮的教师和学生餐厅,苏学高经历着,见证着家乡的变化,教育的欣欣向荣。                

“大水村2881300多人,7个小组,现在有20多人在外参加工作,当兵的8人,目前每年至少都有一名学生考上大学。”苏学高看着通向村外的公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炊烟袅袅,鸟儿歌唱。山洼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家生火做饭了,大学小学的孩子们也高兴的来到了食堂打饭了。饭菜香美可口,一肉两菜一汤,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孩子们笑容如花,苏学高高兴的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苍翠的大山里,传来了书声琅琅,大山的希望从这里扬帆!苏学高,他就是大山里一名希望远航的舵手。                

 

    
上一条:孝感天地
下一条:艰苦创业拓富路 赤子真情报家乡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