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精神文明>>正文
一手一锄头扛起万亩林
——记老麦乡清河村梧木桶组杨善洲式的人物赵国基
2016-06-30 15:31     (点击数)

 

走进老麦乡如今的大雪山,树木郁郁葱葱,重重叠叠,望不到尽头。走进树林间参差的光与影,一阵清风掠过树顶,森林立刻苏醒了,清脆响亮地喧哗起来……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静静聆听着松涛阵阵,绿荫下一声声翡翠般的鸟鸣,深谷下潺潺的溪流,这一刻,大自然一切的一切都与心境齐飞,你将会不由地惊叹:好美的林场!今天,人们所见到的、老麦乡人民口中所说的“雪山林场”就是一位名叫赵国基的老人28年前发动群众用双手和锄头种出来的。老麦乡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呼赵国基老人为“老麦乡的杨善洲”。  

赵国基,男,汉族,小学文化,194611月出生,家住老麦乡清河村梧木桶小组,先后担任过梧木桶的生产队长、清河雪山林场场长、太和村村长、清河村村长。2007年,61岁的赵国基,从清河村委会回家务农。  

事例一:群众工作重如山,想不通再做。  

谁都想不到,28年前的大雪山并非今天人们眼中的模样。28年前的大雪山是附近村民放猪放羊的“羊火塘”,一片荒芜的景象,一到雨季由于没有树木保护水土,雨水总混着泥巴冲到山下村子里来,村子的道路都成水沟,严重地阻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如此,还不时发生泥石流,到了冬季,大雪山山头白雪皑皑。当时,作为刚刚担任清河村梧木桶组生产队长的赵国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多想让群众的生产生活好起来,甚至恨不得自己一下子就变成“大救星”,把在困苦中生活的群众拯救出来。一连好几个月,赵国基都睡不稳,坐不安,他有了一个想法:绿化大雪山!只有把树木种满荒山,把水土保护起来,山下的群众才能安心地生产生活。 1984年,赵国基作为人大代表出席施甸县人民代表大会,在农林水小组讨论会上,赵国基提出了绿化清河大雪山的想法。当时,担任县林业局局长的杨光毕十分支持赵国基的这个想法,并表示,只要把群众发动得起来,种子全部由林业局负责协调。赵国基听后激动地说:“只要林业部门支持,我回去后就着手这项工作,一定要把清河大雪山绿化成一片绿洲。” 赵国基回到家后,就以一个人民代表的身份,承头召集涉及清河雪山整个公山的11位生产队长,进行讨论,并经过反复思考,实地查看,小组长们都一致赞同。之后,赵国基在梧木桶召开了第一次群众大会,本以为这样一件利民的事情,群众会拥护和支持,没想到开会得出的结果是:只有少数群众同意,而大多数群众不同意,理由是,如果荒山都种上树了,那么“羊火塘”都不在了,以后就不能放猪放羊了。这时,有几个生产队长急了,劝赵国基说:“有这么多群众不同意,算了吧。”赵国基却镇定地说:“别急,我们才开第一次群众大会,群众想不开也是难免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会成功的。”紧接着,又召开了第二次群众大会,可结果还是跟第一次一样:多数人不同意。到第三次的时候,赵国基在会上把自己的想法以及绿化荒山的好处仔仔细细讲解给群众听,这一次,大部分群众同意了,可还是有20多户人家不同意。怎么办呢?为了把大家团结起来,共同绿化雪山,赵国基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可是,白天人们都下地干活了不在家,只到晚上收工才回家,所以做思想工作也只能晚上去。走齐20多户人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山脚下的11个生产队所在地都很分散,山路崎岖,很多村子只不过只有小毛路而已,一天晚上下来,也不过跑得了一两家,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三四点钟了。赵国基就每天晚上提着马灯在山路上奔走,在群众家里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所有群众的思想工作都做通了。  

事例二:成立林场,亲力亲为。  

19861月,赵国基承头,开始进行征地和规划, 1987 年7 月22 ,老麦乡清河雪山林场正式成立了,赵国基自己亲自担任林场场长,通过落实,林场面积11000亩,涉及清河11个生产队,430余户人家, 1900多人。林场成立后,有护林人员7人,林场的权利、义务和利益都按照面积的多少进行分担和享受。第一年,发动全体干部群众对所有能耕梨的土地进行耕梨,全部按满天星式撒上了松种。雨季一到,漫山遍野绿油油的的小树苗,群众高兴极了。可是,由于没有造林经验,冬季一到,山山洼洼都堆满了厚厚的积雪,绿油油的小树苗都被冻死了,一个冬季下来,活着的树苗一棵也没有。赵国基看着死去的树苗心疼急了,当时就有几个生产队长被气哭了。赵国基就安慰他们说:“不要气馁,我们慢慢想办法。”  

赵国基听说万兴黄泥沟种的树好,于是赵国基又从梧木桶走路到万兴乡黄泥沟学习植树造林的技术,决心重整旗鼓,不见树苗绿就决不罢休。学到技术后的赵国基第二年又带着11个生产队长,住进了大雪山开始育苗。山上条件十分艰苦,算得上是半年雨水半年霜,为了使大家在的安心,没有吃的赵国基就回家拿,没有菜赵国基就回家拿,没有油盐就回家里拿,从来不记个人和家庭得失。赵国基和生产队长们在山上起早贪黑地干,育了4亩松苗。经过精心的管理,松苗长得又齐又壮。到了移栽时节,又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按照行距 2、株距 1.6、深 0.7的标准进行打塘移栽。果然,一个雨季过后,大雪山披上了绿装。一个冬季过后,树苗成活率达百分之七十,群众心里都乐开了花。树苗成活率虽然低了点,但是这在雪山上植上树造上林,已经算是奇迹了。1988年至1989年,赵国基又组织清河村干部群众投工投劳,大兴造林之风,每年造林历时一个多月,每年每人投入绿化雪山、植树造林的义务工达12个,到1990年,雪山11000亩荒山初步绿化完成。  

事例三:长期管护,不辞辛劳。  

为了长期管护好林场,赵国基组织每年有长期护林员2人天天守护林场。1992年,林场树大叶茂了,为搞好森林防火工作,担任清河村村长的赵国基,以一个林场场长的身份,组织群众义务投工1000余个,开挖防火隔离带 1.6公里 。由于树大林密,2001年,赵国基又组织干部群众,开挖防火通道 7公里 ,投入义务工10000多个,历时1个多月。2008年,他又向上争取项目一个,建造森林防火望台一个,总投资15万元,上级补助资金9万元,自筹资金6万元。为确保雪山林场的防火安全,近几年来,一到防火戒严期,在赵国基的督促下,林场每年都要增加10几个护林员,对每道路口,进山的每个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和管理,创造了雪山林场28年来无森林火警、火灾的佳绩。  

事例四:贴钱,贴出个绿色银行  

自从19882月担任清河村村长后,虽然多年来还挂着雪山林场场长的名号,但却从未享受过一分场长的补助。赵国基绿化雪山28年来,家里的油盐柴米酱醋贴进去的不计其数,但赵国基说:“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贴点算什么,贴得值!”  

现在,清河雪山林场山山洼洼的树木高大茂密,山清水秀,处处鸟语花香,空气宜人。面积11000亩的雪山林场,据估价,经济价值约2.6亿元,成为了清河村人民家家户户的绿色银行。  

美色挡不住,如今,常常有一些陌生的游客到山上观赏美景,并把清河雪山林场称为老麦山乡的香格里拉。  

现已68岁年老多病的赵国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山看看,看看山上的树长成啥样了,因为在他心里早已经把这些树当成自己的孩子了。  

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在这样的事业中坚守一生,无论身居什么岗位,都会成就伟大;无论历程怎样艰辛,终将书写传奇。  

 

    
上一条:“为人民服务”的美好人生
下一条:生活靠真心,永不言弃,让生命一路欢歌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