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精神文明>>正文
春风化雨的价值观渗透
——施甸校园德育实践走笔
2016-09-14 08:30     (点击数)

 

“打开施甸历史文化长卷,你会看到众多杰出人物,宛若璀璨明星,熠熠闪烁,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远大的抱负、惊人的成就,他们的理想追求都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紧密相连,有文韬武略的虎冠将军邓子龙,有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李成文,有创造了大亮山奇迹而感动中国的杨善洲……”         

这是施甸一中八年级文化墙上的一个文字片段。走进施甸一中东教学楼,一楼楼梯口正上方一行“善洲魂故土情 赤子心”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副标题是“致我们共同的精神源脉”。沿着台阶往上走,楼梯口左侧是年级主任亲笔写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初一寒假开学寄语》、《寒假告家长书》。一路往上,是年级里老师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家长会”“朗诵比赛”剪影和“八乡英杰”图文介绍。来到七年级教室所在的二楼,目之所及,是施甸的“滇西抗战”文化、身边好人图文事迹介绍等,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一处,都是道德春风迎面来,浸润内心的感触。         

近年来,施甸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系列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围绕施甸的本土文化,将杨善洲精神、滇西抗战、戍边文化等红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之于行动。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奋进的力量。       

在施甸一中,八年级进行了这样一个思考: 从邓子龙抗击缅夷到70年前的滇西抗战,从契丹人后裔到“八乡英杰”,这块肥沃的土地人杰地灵,这里的人民坚韧顽强。70年前的施甸作为一个边疆小县,却是战略大后方和桥头堡,是滇西反攻的重要节点,当时施甸只有9.4万人,但驻扎在这里的军队就有15万人,为了滇西抗战胜利,施甸人民腾出房子住窝棚,老少妇孺修筑滇缅公路,热血男儿参加抗战保家卫国,铸成了抗击外侮的钢铁长城。今天,生活在发展欣欣向荣的施甸的儿女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去传承和追寻这种精神?         

“追根溯源,找到文化的根。让孝道、诚信、家国情怀的种子深植于孩子的内心,影响孩子的一生。”说起校园价值观,施甸一中八年级的年级主任陈文林很有感触。         

开学之初,这个年级组通过主题班会、诗歌朗诵、征文比赛等活动,将杨善洲精神、抗战文化、戍边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真正明白守疆护土的真正内涵。这是一个充满着积极进取和团结友好氛围的年级,从年级组组长陈文林开始,每一个老师都深深的置身于年级的荣誉感中并为这一荣誉坚持不懈的奋斗着。 在记者采访时,这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一个课题——《化解教育千千结——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促进了教育教学。在2015届中考中,286人全县1000分以上共22人,全县前十名这个年级占了七人,得到了学校及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20158月,初中2018届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重新确立了年级目标——在继续坚持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利用施甸灿烂的历史文化、慷慨悲壮的抗战文化和善洲林场红色教育基地等有效资源,开展年级文化建设,打造出一个特色年级、品牌年级。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着手,施甸一中七年级实施了德育课题研究,对初一新生对阅读和家乡的认知进行调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汉字书写比赛红歌赛等主题活动,同时制定出《特色年级文化建设规划方案》《特色年级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特色年级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特色班级评比细则》等方案制度,并汇编完成汇报资料(资料汇编集、视频资料)以及汇编完成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经典选读》等成果。         

在八年级组办公室里,简陋的教室里布置得温馨而严肃,不论是每一次的学生成绩一览表还是亲手制作的教师活动剪影,都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干实事的团队,正如年级组手剪的警句:成功来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一般,他们努力创造着属于这个年级的辉煌。采访中,年级组组长陈文林说:“要通过我们这个团队不遗余力的努力,让这个年级打造出品牌来,让我们的孩子在初中三年能健康的生活,各方面的素质能得到提升。将来,能想到初中是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的一笔财富,这样的话我们的老师也就欣慰了,成功了! ”         

去年,八年级245班学生杨钦凯在亲历了3次“滇西抗战”的主题班会后,在征文比赛中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第一次感受到施甸这么了不起。原来我以为保山市五县区中腾冲县好,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还曾经有过到那里读书的想法。如今,我们深入的了解了施甸的历史,才真切感受到施甸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         

这是一粒种子,我想一定会生根发芽。”246班班主任何敏说,我们目前生源留不住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学校和教师要反思,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家长和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不足。去年,我们开展的‘守疆护土’、‘德润民心’主题教育通让学生耳濡目染,每天每刻感受的是施甸人民共同的精神源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此外,在施甸广大的中小学,善洲精神的学习与实践始终没有停下来。各学校以传承和弘扬善洲精神为主题,学善洲活动在学生中常态化开展,有效促进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各学校的文化长廊、德育展室都开辟了“学善洲”活动专栏,广泛宣传善洲事迹,弘扬善洲精神。学校以主题班会,故事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实践活动等形式将学习善洲精神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起了奉献爱心光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今年和志愿服务队的30多名志愿者来到校园周边的查邑村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剪指甲,当看到老人的孤独,自己觉得社会应该有更多的关爱,让老人安享晚年。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关爱老人的这个群体中,让世界充满更多的爱。”施甸县职业中学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张丽,来自酒房乡梅子箐。20159月到职校学习,刚进校园就参与了学校组建的杨善洲志愿服务队,每年都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她告诉记者,通过参加活动,自己在做人上懂得了很多,比如友善、团结、礼仪等等。来自甸阳镇大竹棚村的赵光羽也在旅游与服务管理这个班,在学校里是播音员,两年下来口才提高了许多。每个星期她都要和班级里的同学到校园外的施甸河周边打扫卫生,将河边的白色垃圾清除干净。赵光羽说,每一次开展这样的环保活动,大家都不怕脏不怕累,其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我们不仅要自己去做家园的守卫者,更要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杨丽娟]       

 

    
已是首条
下一条:留守有憾 大爱无疆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