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文章>>正文
高中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6-03-29 17:03     (点击数)

高中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普福仙    29  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追求和生命之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理论教育、实践锻造、制度约束三个环节,找寻最佳路径,达到最优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都有了很大改变。道德作为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准则,在发展的过程时,也遇到了挑战。一些旧的规范面临困惑,出现了“见义不敢为”、“见义难有为”的现象,产生了“扶不扶”、“救不救”、“帮不帮”的困惑,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和新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需要建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政治领域贪污腐败、经济领域坑蒙拐骗、社会领域诚信缺失,等等。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培育公民的正确的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就积极培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了“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作中心的转移,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党适时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1982年,中共中央转发了《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争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的通知;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6年,为进一步推动道德建设,中央又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7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1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二、在高中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当前,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有的人理想迷失、有的信念动摇,有的道德堕落、观念扭曲,有的思想腐朽落后、文化沉渣泛起,也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生滋长。在这样的形式下,要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人们的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

2.高中生心理发展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一是高中生正处于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青年初期,心智尚未真正成熟。二是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对人生和社会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往往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三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问题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活跃,开始思考未来生活道路,关注社会、国家的思想意识开始萌发且日益强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说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3.由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社会上价值观念多元化且良莠不分,高中生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完善,心理免疫力有待加强。如果忽视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等到大学阶段再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一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二从社会层面,是要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三从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个人应该做到的,是个人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人是属于社会的人,也是属于国家的人,国家建立在社会各个机构之上、人和人联系基础之上,也建立在每个人的基础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个人做起,从爱国做起,从敬业做起,从诚信和友善做起。我们要着眼于国家,目标是使我们的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但要立足于个人。                       

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价值,让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带入更高境界。因此,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尤为重要。

三、高中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依据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1.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和融入到语文、历史、政治等各学科课程、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比如,让每位学生给自己建一个诚信档案(做作业是否抄别人的或答案;考试时是否作弊;是否对父母、老师、同学撒谎等)。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和谐等优秀品质。                       

2.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渊持久,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敬业”、“诚信”、“和谐”等核心社会主义价值导向,营造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的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充分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爱校爱家、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热爱父母、尊重老师、友善同学,见人打招呼有礼貌)等主题教育活动;要积极开展各种知识文化技能等竞赛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校园文化;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图书馆、班级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3.积极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把道德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每周至少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要给父母洗衣服、要给父母做饭等,做完还要写心得体会,并向家长反馈)、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广泛开展学雷锋、学道德模范等道德实践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4.加强师德建设                       

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做到教师自身道德、师德的高尚,施教者首先必须是善良、正直、诚信、正义的。但目前,教师队伍的师德品质还良莠不齐。因此,要加快建设一批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师德为上,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并严格执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模范和引路人。                       

联系电话:13658757656  电邮:pufuxian110@163.com                 

通讯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   邮编:678200                               

参考文献:                 

[1] 葛春.美国公立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2.                               

[2] 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3]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4] 石海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层次结构[J].伦理学研究,2007,(7).                               

[5] 李斌雄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界定的多维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6]韩庆祥.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J].党政干部论坛,2007,(10                       

[7]李涛.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因素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工会论坛,2006,5):79.                             

 

    
上一条:乡镇党委政府要善于利用三种时机对村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条:浅议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