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旅游>>人文历史>>正文
传承布朗手工艺的苦辣酸甜
2014-07-17 16:23     (点击数)

?

2006年农历25日,施甸县姚关镇的农历火把节比以往的任何一个节日都热闹。来自该县摆榔乡的布朗人、木老元的民间艺人、姚关镇和万兴乡的民间杂耍等各类艺人欢聚姚关,共庆佳节。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传统节日招来了那么多的民间艺人呢?

原来,姚关街有个传承布朗手工刺绣和民间艺术创作的汉族妇女姚兴玲,各民间艺人身着的节日盛装基本都是姚兴玲出售的。姚兴玲为表示感谢和促进民间艺术交流,特邀约各民间艺人会聚姚关,爽快一场。

大草鞋引来文产公司

火把节期间,姚兴玲自制的饰物、花草鞋被要去了200多双。她想,既然有那么多的人喜欢这么小的布朗订情信物,自己为何不制作一双大的草鞋做观赏饰品呢?说到做到,就在节日后的一个月,她制作的一双长2米宽1.2米的特大草鞋成形,并得以展示。大草鞋编制成功后,不仅当地媒体关注着这一“天下第一大草鞋”,保山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上海东方卫视相继报道和转载转播。当年10月,姚兴玲又编制出了一顶与草鞋相媲美的特大斗笠,有效地把布朗人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和身穿刺绣的布朗服饰生活圈展示在自己的小作坊里。

当年12月,多家媒体对姚关镇有一位传承古老民族布朗刺绣的汉族妇女报道后,省文化厅、省文产办率云南远洋文化产业开发公司来到姚关镇找到了姚兴玲,几位文化产业界知名人士在姚兴玲的布朗饰物展坊看过后,做出决定:只要姚兴玲愿意,远洋公司可以让她的手工刺绣和大草鞋、大斗笠等工艺品参加日本民间工艺品展览。就在文产公司到过施甸后,云南神工集团、五华地产集团和来自省外的人士千里迢迢直奔施甸县姚关街,为的只是看一眼大草鞋和布朗刺绣。

县委书记走进了布朗展室

姚兴玲传承布朗民间艺术,不仅让社会各界了解了施甸,当地群众还以她为主角,每天晚上都去她家门口打歌。姚兴玲为这群爱打歌的农村妇女提供照明、音响以及乐器等辅助设备。此事被当时任施甸县委书记的张勇所知。在一次县城民间自办活动中,姚兴玲的打歌队走进了县城,无偿为活动提供艺术表演。她们的刺绣服饰,录制的民族曲目和自编的舞蹈引起了张勇书记的关注。表演结束的次日,张勇书记率领县委办主任徐鸿飞、姚关镇党委书记杨朝恒等人前往姚兴玲的布朗坊和打歌现场探访。当张勇书记得知姚兴玲的打歌现场照明电还是商业电价,住房还是石棉瓦房,她的丈夫靠开拖拉机养活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但姚兴玲却用一颗火热的心来支持公益事业、有着传承民间工艺的追求时,当即表示,用自己的办公经费支持姚兴玲5000元,希望她坚持自己的追求和爱好。

变废为宝获殊荣

姚兴玲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松果采拮后,松子外壳有点造形。她将松壳鳞一片一片的剥开,再找来山茶花树杆和正在含苞欲放的茶花蕊,用松子壳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花。在花的顶部粘上含苞待放的山茶花蕊后,松壳就变成了可供观赏,永不退色的艺术品。就在她的松壳仿真花问世后,市文化部门举办了一次民间工艺美术展示会,姚兴玲的松壳花获得了民间工艺品市级银奖并授予市民间艺人称号。

在农村,人们把苦丝瓜拿回家中凉干后洗锅碗瓢盆。由于它丝纹结构特别,一年一户农家只用一包即可,也有的人把它拿回存放在烧水茶壶中,可避免水垢结块。可姚兴玲却想出了怪招:她把丝瓜拿回家中晾干后,经过压缩做了鞋垫。这种鞋垫不仅解决了脚汗大的人天天换鞋垫的烦脑,还给因汗成臭的臭脚起到了预防作用。目前,苦丝瓜鞋垫以耐磨、舒适和能除臭被众人认可为保健鞋垫,很多人都愿到她那里讨一两双垫垫。

传承艺术有困惑

人们都说,干事难,干实事更难。姚兴玲毕竟是无固定收入的普通农村妇女,在姚关街这块人均不足一分地的商贸重镇,因为她爱上了民间手工艺传承的行当,使得家庭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很多人爱上了她的小手工艺术作品,到她家参观都喜欢带走一件求个好玩,热情的她又不好跟别人提个“钱”字。她自己十分高兴别人喜欢她自己设计的饰物,但家庭开支却经常出现“赤字”。丈夫开拖拉机苦的费用已不够她在工艺传承的成本付出。

近几年来,爱打歌、好健身的老年人群越来越多,周围群众来自己家门口跳跳玩玩,自己总得贴点电火照明,没有人吹葫芦笙时,总得放一曲录制好的歌调让场面“活”起来。这样一来,仅电费支出都让她难以承受。据笔者采访得知,在她家门口的大路上,每天都会有几十位老人来打歌。连续两年的火把节,施甸县的姚关、万兴、酒房、旧城以及摆榔人都会聚集到她家。特别是万兴乡坝头村的龙狮队、杂耍队和少儿技能队都会来这里玩上一天一夜。有客自远方来,吃饭不可能让客人自己掏腰包,她和丈夫办下几十桌伙食来待客。人来了,夫妻俩高兴迎客;客走了,丈夫又开着拖拉机去挣钱来填因火把节待客“亏空”的火食费。很多人都劝她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文化、艺术的生存都得靠市场经济的收入来保障供给。她也常说“受不住了”。可是,有人一来,她又笑脸相迎、热情相待……??

本文来源:保山日报 作者:杨连武 郭金灿

?

    
上一条:布朗族音乐:在民俗中的言情专长
下一条:收集“海林擒” 保存地质文化标本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